
- 建——保护基地
-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就中巴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
- 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《关于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〉的说明》
- 答——市民疑惑
- 进——企业普法
- 青海江苏联合设立三江源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
- 陕西:持续加强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
- 要闻简报
- 杨临萍参加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并发布中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周年成果
- 强化制约监督 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
- 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.2万件
版面导航
放大

缩小

默认

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.2万件
罗沙,齐琪
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(记者 罗沙 齐琪)记者15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,2014年至2023年,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.2万件。其中,2019年至2023年审结103.3万件,较上一个五年增长18.9%。通过审理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,长江口码头公司绿色破产案等一系列标志性案件,有力推动生态环境法治进程。
据介绍,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,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。数据显示,2021年以来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受理数呈现下降态势。2023年共审结23.2万件,同比下降5.8%;涉环境污染刑事案件5386件,同比下降11.5%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不断加大,人民法院促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。
在创新发展环境资源审判体系方面,人民法院扎实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。全国四级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、组织,从2014年134个持续增长至2023年2813个。稳步推进环境资源刑事、民事、行政审判职能统一归口机制,促进刑事追诉、民事赔偿、行政履职依法衔接、高效协同。同时,引入专业人才辅助案件审理,破解生态环境鉴定、评估、修复等实践难题。
此外,人民法院不断完善环境资源法律适用规则体系。2014年以来,制定、修订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1件,发布规范性文件22件,发布环境资源指导性案例40件、专题典型案例共40批423件。
放大

缩小

默认
